【资料图】
软银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,已决定9月在纳斯达克上市,估值超 600 亿美元,将是年内全球最大 IPO。ARM公司是大名鼎鼎的ARM架构发明者与专利所有者,在半导体领域至关重要。全球科技厂商都在关注ARM上市进展,唯独国内ARM厂商高兴不起来。
作为新一代芯片架构,ARM架构凭借其高性能、低功耗、开放性等优势,在移动设备,物联网等领域占据主流。但在服务器领域因其生态发展,相较于X86架构有不小的差距,所以竞争力相对较弱。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的大力支持与投入,其在服务器端生态领域也略有小成。但令国内厂商没想到的是,这一举动竟为自己埋下危机。
近年来,以华为鲲鹏和飞腾为代表的国内ARM厂商,在ARM生态建设上入了海量资源。华为基于鲲鹏920推出了服务器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开发套件等一系列配套软硬件产品作为基础设施,并为多个行业设计了解决方案。而飞腾则联合400多家企业构建了以飞腾CPU为核心的全自主生态系统,覆盖了高性能计算、服务器等多个应用领域。但自从ARM公司拒绝向国内厂商授权ARM v9版本,这一系列的努力却将化为泡影。
要知道ARM公司所谓的技术授权只针对当前版本,这也就意味着国内ARM厂商想要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,就需要不断地购买最新一代的ARM版本授权。而且受知识产权的保护,被授权厂商无法基于当前版本研发最新版本的相关功能。这也就意味着所有ARM厂商的都丧失了自主迭代的权利,一旦厂商失去ARM的授权,其产品性能和功能性就将出现断崖式的落后。
对于华为鲲鹏和飞腾而言,版本的断档还将引发生态危机。当前市场已经开始围绕ARM v9版本进行产品研发,随之而来的是软硬件生态厂商的全面配合。这也就导致国内ARM厂商基于v8版本构建的生态逐渐脱离行业主流,最终成为ARM发展历程中的生态孤岛。而且对华为而言,其已经将华为鲲鹏融入自身整体生态,若华为鲲鹏成为“木桶中的短板”,必将拖累整个华为生态的发展。
国内厂商要想不被ARM禁锢,应在发展芯片产业时抓住国家政策的支持、市场需求的增长、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加强等机遇和希望。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创新,国产ARM厂商未来可能实现从跟随到领先,从依赖到自主,从参与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。
关键词: